百年风华 中农力量⑩ | 邹成:做小农户的“贴心人”

作者:徐娜 编辑:原小瑛 发表时间:2021年6月28日点击:49

“现在湖南的天气很热,但我的同事们依然奔波在市场一线,手臂被晒脱皮是常有的事,我的手臂就刚刚掉过皮。”邹成举起了自己的手臂,袖口上下的皮肤颜色对比鲜明。

邹成是中农控股旗下湖南隆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的农化服务专员,农学科班出身的他,从入职湖南隆科就一直工作在基层,全年有200多天都奔波在为农服务一线。

坚定为农服务初心

谈到和基层农户沟通的技巧,邹成心得颇深。“要想做好服务,首先要和农户建立信任,信任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其次要务实,要明白农户的真正需求。最后服务要有售后,要不断回访,了解他们作物的生长状态。”邹成说,一名叫做汤朝和的柑橘种植户现在是他的铁粉,而他们刚刚认识的时候,汤朝和还对他有很深的戒备。

“市场上有很多农户认为我们是卖产品的,一见面就对我们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交流过程中当我表明我是供销系统党员的身份后,明显感觉到他们对我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之后我以此为敲门砖,开始对他们进行农技指导和服务。”邹成说,供销系统和党员的身份拉近了他和农户的距离,优质的服务保持住了他和农户的这份感情。

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通过参加公司组织的党建活动,邹成对为农服务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今年,我跟随党组织进行了几次红色教育之旅,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一粒粮食能绊倒一个国家,我深刻意识到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农化服务工作虽然辛苦,但的确意义重大,这也更坚定了我为农服务的初心。”

活学活用,助农增收

毕业走上农化服务的工作岗位后,邹成也遇到过一些难题。

“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很多,但怎样将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土地上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邹成说,“有些种植方式在一些地区可能已经形成体系,可不一定在每个地方都适用。有些农民种了一辈子地,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种植习惯,不科学但很难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基层为农服务人员要活学活用,科学改变农民种植方式,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助农增收的法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邹成走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手把手指导,一块田一块田示范,用事实讲道理。“通过我们的服务,怀化市洪江市安江镇的冰糖柚在减施复合肥、增施镁肥的情况下卖出了更高的价钱;洪江市的冰糖橙、黄金贡柚也在减少施肥次数的同时稳定了产量;邵阳市新宁县的纽荷尔脐橙通过使用我们的配方肥,既减少了果农的施肥次数,又解决了脐橙黄化的问题。”邹成说,像这样全程服务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的案例还有很多,平时工作虽然辛苦,但也乐在其中。

大户小户,都要服务好

“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很有限,要想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农民提出的问题,还要在工作之余多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邹成说,他服务的区域中作物品种比较多,有水稻、柑橘、百合、猕猴桃、折耳根、辣椒等,这些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种植难点各不相同。为了能尽快摸透不同作物的种植要点,邹成买了很多专业书籍,边看边记。遇到书上也没有的答案时,他一边请教同事一边上网查询,两厘米厚的笔记本已经记满了三本。

“平时我服务的用户中有种植面积三五亩的小农户,也有种植面积几百上千亩的农场主、合作社。”邹成说,“小农户种植面积小,对于作物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敏感,会频繁向我咨询。大户种植面积大、投入多、种植风险也大。服务大户就更需要我们农化服务人员掌握专业知识,帮助大户提前规避风险。”

邹成说:“相对来说,我在小农户身上花的时间可能更多,之所以这么关注小农户,是因为他们缺乏科学的种植知识,不像大户已经掌握了成体系的种植方法,小农户则需要手把手地教他们。”作为乡村振兴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也是像邹成这样为农服务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点击此处查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