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 中农力量⑭ | 宋富海:农学硕士深耕一线结硕果

作者:张依然 编辑:原小瑛 发表时间:2021年7月8日点击:46

宋富海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是一名农学硕士,2015年7月进入中农控股山东分公司工作,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扎扎实实从基层干起,迅速从一名稚嫩的毕业生成长为优秀的业务骨干。2018年,宋富海升任烟台、威海区域经理,负责区域内的市场农业肥推广、销售及农化服务等工作。

当记者在山东栖霞中农控股山东分公司的肥料直销网点见到宋富海时,他身穿蓝大褂,肩扛化肥袋,正在往农服车上搬运肥料,准备送往农户家中。

从基层销售做起

宋富海出生于胶东半岛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靠种苹果把他供上了大学。

大学期间,宋富海主修农学专业,以优异成绩顺利拿到硕士学位的同时还光荣入党。毕业后,宋富海的同学们有的进入外企工作,有的进入国企管理层,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继续读博深造。宋富海却选择了拒绝成为“大多数”,加入中农控股山东分公司,返回农村成为一名普通的基层销售员。

刚入职时,宋富海被分到蓬莱市场。“我是2015年冬天正式开始跑市场,冬天属于肥料销售淡季,再加上我当时也没有经验,在市场上跑了小半年时间,一无所获。”宋富海说,刚开始谈客户非常难,很多经销商根本不理他,一听是卖肥料的就直接往外赶。尽管当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宋富海从没有想过放弃。2016年4月,他终于谈成了第一笔订单,客户一次性订了10吨磷酸二氢钾。当时的激动心情,宋富海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宋富海总结说:“我刚开始跑市场的时候虽然没业绩,但是积攒了不少宝贵的人脉和经验,这些经历都成为我日后业务提升的必要基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前期的扎实铺垫,宋富海的业绩提升很快。

在跑市场的过程中,他细心观察,仔细思考,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深入交流,了解当地种植结构和用肥习惯。经过长时间深处一线的观察和摸索,宋富海发现,近年来一直是高档苹果和一些新品种苹果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但是由于果农长期以来的施肥习惯存在问题,胶东地区的土壤酸化盐化现象都较严重。

为了解决土壤问题,宋富海积极与特肥工厂对接,学习了解产品知识,考察引进磷酸二氢钾、聚磷酸铵、鱼蛋白液体有机肥等各类差异化产品,积极为各区域提供采购、跟踪及服务指导等,为公司开拓高端差异化肥料产品市场积累了宝贵经验。

宋富海非常注重自身学习,虚心向专家及果农学习种植经验,并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农业实践相结合,设计出“中农苹果不开沟套餐”,这是一套以调土、生根、补充营养元素为主体的果树全年施肥套餐方案,该方案通过测土调土生根,为果树打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基础,然后再补充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实现提质增产的目的。

在蓬莱湾子口村大户的果园做的测产结果显示,同样是1亩地套15000个袋的情况下,用了“中农苹果不开沟套餐”以后,一级果率由以前的60%左右增长到80%左右,实现了大幅提升。

此后,宋富海以“中农苹果不开沟套餐”为切入点,筛选年轻、诚信、有实力、懂技术的经销商与之合作,与客户一起建示范田、开农民会,通过服务指导,帮助果农同比提高收益近4000元/亩,为提高中农高端肥料市场占有率及市场影响力做出了积极贡献,实现了农户、经销商、公司三方共赢的可喜局面。

打开基层市场新局面

自工作以来,宋富海始终秉持“不怕苦、不叫苦、不觉苦”的“三不”心态,以“农民增收”为己任,广泛开展农技讲堂、田间指导、现场观摩。晚上八九点还给客户送肥;旺季时就住在仓库附近;自己装车卸车,把化肥送到田间地头,并帮农户上化肥……6月5日,宋富海喜得千金,待妻女出院后,他没有留在家中陪伴,而是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服务农户。

宋富海接受中国农资传媒记者采访

宋富海牢记“为农服务”使命,针对基层客户要货少量多次、要货急的情况,深入考察库房、联系物流,设立了基层分销仓库及中农直营店,打通肥料配送“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乡镇及村级客户配送和装卸困难,为农户农耕生产及时、稳定地提供货源。

截至目前,宋富海在所负责区域内设立基层直营店6个,新建示范田2处,基层网点数量由80个增长至132个,核心客户不断增多,高端肥销量实现翻倍式增长,为区域基层市场开拓打开了新局面。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宋富海积极参加中农控股山东分公司党支部组织的各类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在日常工作中,他以增强党性为根本,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以“党性强、作风正、工作好”为目标,不忘“为农”初心,牢记“为农”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基层共产党员“根植大地 服务三农”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