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农集团与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联合开展“中农行动 丰收圆梦——‘庆丰收 感党恩’走进中国农资®·服务中心”专题采访活动,分成3条路线,分赴山东、江西、吉林等7个省份,挖掘服务中心在秋收秋种、为农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生动实践与模式案例。此次调研采访活动将形成10期系列报道,后期将陆续推送。
九月的通辽,秋高气爽。内蒙古通辽市大辛屯农户华石头正在自家地里收割玉米,享受着丰收的喜悦。“今年,我家的青贮玉米亩产比往年提高了1吨左右,每亩地能多赚500多块钱。”望着颗粒饱满的玉米,华石头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一年就指望这一季玉米。这次大丰收,多亏了中国农资®·服务中心!”
华石头所说的通辽中国农资®·服务中心是内蒙古通辽市首家综合性的现代农业服务平台。自成立以来,该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土地全程托管、菜单式服务托管、以土地入股由服务中心投入种、药、肥、机械等多种模式,不断延伸服务领域,已成为当地农民丰收致富的好帮手。
用专业服务,打消农户后顾之忧
华石头是一位80后的返乡创业者,近几年硬是凭着一腔热情,摸索出一套盐碱地种植玉米的方案,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今年,他看到通辽中国农资®·服务中心在自己的家乡开展大规模种植托管服务后,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前去观摩,结果被服务中心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的先进技术深深震撼。

“没想到地还可以这么种!”在看到中国农资®·服务中心托管的玉米地出苗比自家田块更快、更齐整后,华石头彻底折服,第一时间找到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主动要求将自己的地全部托管给服务中心来种。
“过去我种玉米都习惯采用稀植的方式,今年通辽中国农资®·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建议我改为密植。现在看来,合理密植确实有利于玉米高产。”在自家丰收在望的玉米地边,华石头信服地说,“在种植的中期,服务中心会用先进的农机具、支管道、滴灌带等设备,还会为我们提供田间技术指导,所以把我们的地交给他们托管不仅能学到科学的种植方法,还可以增加收入。”
服务中心今年全面贯彻落实相关备耕计划,认真完成选种和二次胞衣,确定底肥数量及配方,并在播种后24小时内冲施发芽水,及时有效为农作物提升有益的微量元素补充,定期添加各类生物有机肥,从而保证了农作物的品质与产量,杜绝各类病虫害等问题。

“服务中心除了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状态,今年我们还对恶性杂草制定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开展苗后除草剂的喷施,有效预防恶性杂草等隐患问题。”通辽中国农资®·服务中心总经理顾健说,“我们是从耕、种、管、收全程进行服务,实现‘农民安心外出打工,我为农户种好地’的服务设计。”
通辽中国农资®·服务中心能够为通辽市及周边各村镇农户提供测土配肥、种植托管、土地改良、农技指导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自今年1月成立以来,该服务中心已为320位农户开展测土化验服务,并针对劣质土地进行整地、深翻、旋耕、灭茬等作业,打造出适合种植的土壤条件,为农作物生长奠定良好的培育基础。此外,服务中心还全面推进植保工作,实现红干椒、玉米、燕麦草等多种作物的服务面积达4万余亩,在助力解决农民种地难、卖粮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程托管,让粮食颗粒归仓
在通辽中国农资®·服务中心玉米示范田内,三台大型收割机正“突突突”地在玉米地里作业,由禾墒器将玉米秸秆归拢到所需位置,再由带有节距、凹槽、急速、向下旋转的对辊,将玉米穗“温柔”掠下,玉米尖叶在旋转对辊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玉米穗倒下剥皮向后,进入横向疏导,滚落在输送槽内,进入料箱。

中粮集团是通辽中国农资®·服务中心的重点托管服务对象之一,托管面积超过1.3万亩。为了保障玉米的品质和产量,服务中心采取从流转土地、整地、播种、施肥、植保飞防、田间管理到收割一体化的托管模式,从土壤、种、肥、药等源头管控,全程提供专业化的托管服务。同时,服务中心还通过高水平农机耕种,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使耕种管收各环节更加专业化、规范化。
“一般牧业公司对青贮玉米的品质要求是‘双30%’(干物质含量达到30%以上、淀粉含量达到30%以上),普通农户种植的玉米一般能达到‘双27%’。通过我们的服务和管理,玉米品质能达到‘双33%’。”顾健说,目前服务中心已与中粮集团下属通辽华粮集团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实现订单合作。

通辽中国农资®·服务中心本着“协同发展,科学托管”的原则,实行统一负责、并联审查、整体反馈,全面提升玉米种植质量和效率,目前获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服务中心将在农业托管中实现科技领航、示范带动、技术培育、生产服务,企校联合的优质发展战略,积极应用增产增效新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全力开创“稳中促改、改中求进、进中保质、质优效高”的企业发展新格局,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确保相关玉米托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农作物的优质高产奠定坚实基础。
点击此处查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