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英亚(中国) / 党的建设 / 党建专题

中农集团党史学习教育专题二 |红色供销百天读㊵ 供销合作事业健康蓬勃发展的一段时期

编辑:王海涛 发表时间:2021年5月17日点击:14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又圆满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社会总产值1606亿元,比1952年增长58.2%。在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1957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474.2亿元,比1952年增长71.3%。五年内,全国居民实际消费水平提高22.9%,职工的实际工资增长30.3%,农民的收入增长20%左右。科学、艺术、文教卫生事业,也有很大发展。合作社经济作为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获得了大发展。

“一五”中供销合作社的贡献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供销合作社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此期间,供销合作社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国家委托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同时大力开辟地方货源,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商品流通;

(2)加强了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通过开展预购合同与结合合同制,促进了以互助合作社为中心内容的农业增产运动;

(3)积极与手工业建立有计划的供销关系,增加手工业商品的货源,从而促进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在当地财经委员会统一计划下,掌握加工企业的生产计划,并创造条件,实行独立核算,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它们潜在的生产力;

(5)在国营商业领导机关统一领导下,积极领导初级市场,通过制定农村市场价格,适当安排农村市场的公私比例,同时适当安排私商的出路,贯彻国家对他们的利用、限制和改造政策;

(6)认真执行国家价格政策,对国营商业已规定牌价的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严格遵守,协助国营商业做好物价工作;

(7)注重国际往来,学习社会主义国家合作社经验,并且与国际合作社联盟有了初步接触。

 

供销合作社在“一五”期间所做的工作,对我国当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商品粮食、工业原料、出口物资、农副产品的产量;其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购买力,扩大了工业品市场;再次,有组织地进行城乡物资交流,逐步替代了资本主义商业在农村的阵地;最后,通过有计划的购销活动,使分散的小农经济和个体手工业与国家计划联结起来,促进了社会主义的改造。

供销合作事业健康蓬勃发展的一段时期
从1949年到1957年,是供销合作社在全国迅速建立、蓬勃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发展供销合作社工作非常重视,许多省、县、区的主要党政领导同志兼任供销合作社主任,国家在财政、税收、银行、商业、交通、邮电等方面对供销合作社实行优惠政策。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经济的有力扶持下,供销合作社蓬勃发展,充分发挥了它在恢复与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作用,体现了它在农村合作化运动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供销合作社自下而上地坚持了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性质,较好地实行了民主管理,体现了社员群众当家作主。基层社定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公布财务,讨论业务,听取意见。领导人员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职工由社员推荐,定期评议。经常地向社员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和合作社章程,依靠群众完成购销业务,改善经营管理。

供销合作社在业务活动中,坚持贯彻执行“上级社为下级社服务,基层社为社员服务”的方针,紧密围绕党在农村的工作中心,千方百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虽然在1954年提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代替了“为社员服务的方针”,但是,正如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当时所解释的“这个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也就是最具体最实际地为农村供销合作社的社员服务的方针。”同时,还通过价格优待、购销结合、赊销预购等,使农民得到经济实惠,体会到供销合作社的好处。

这段时期,供销合作社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团体,自主权得到各方面的尊重,有自己的批发和零售机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上世纪50年代初,接受国家的委托任务,与国营商业签订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后来与国营商业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为共同的目标而工作。各级供销合作社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根据工作发展的需要,逐步地建立与健全了工作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在职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培养了大批干部,提高了广大职工的政治、业务和文化水平,发挥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国供销合作事业日新月异,不断前进。

学史小贴士


简略回顾供销合作社从建国初期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愿、互利、平等、民主这些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原则,是供销合作社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建立起来并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供销合作社体系的设立虽然有国家意志,但其实质却是农村劳动人民自愿组织起来的集体所有制商业组织。供销合作社是靠广大社员艰苦创业发展起来的。建社初期的基层社大都是“房子是没收地主的,柜台是泥土的,货架是砖砌的,家具是向社员借的”;职工生活是“吃饭自己烧,进货自己挑,出门两腿跑,开会带背包,休息不计较,晚上在柜台上睡觉”。在劳动制度上不论招工或临时工,都是根据合作社性质制定的,有自主权,也比较灵活,基层社领导干部由社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随着1955年至1956年,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出现加速发展的“高潮”,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原则越来越被忽视,甚至受到践踏,使供销合作社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资料来源:《供销合作社史话》、《中国供销合作社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