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英亚(中国) / 党的建设 / 党建专题

中农集团党史学习教育专题二 |红色供销百天读54 供销合作社独家经营局面的打破

编辑:王海涛 发表时间:2021年6月6日点击:6

1982年第一个一号文件的出台

1978年的改革是从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开始的,但开始时进展并不快,而农村的改革则走在了前面。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队18个农民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这一冲破集体化禁区的壮举得到当时中共安徽省委的大力支持。

上海市川沙县六团公社办起了6个集体养兔场,由供销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

1980年开始,包产到户由暗而明,由少而多,引起了全国性的大争论,也得到了全国性的大发展,为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一场深刻而有历史意义的农村变革从此开始。截至1981年底,全国农村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1981年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包产到户“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将发展为完善的集体经济。” 198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即“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正式肯定了土地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束了包产到户30年的争论。[1]

一号文件开创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局面

1982年第一个一号文件把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临时户口”改成了“正式户口”,从此包产到户得到了新的发展。

1983年的第二个一号文件,进一步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出高度评价:“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的新发展。”这一年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入高潮,参与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5%。

1984年中央发出第三个一号文件,提出要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决定土地承包由原来的3年延长为15年。


 

统派购制度的改革和农村市场的开放搞活

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农村的生产经营主体相应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53000个人民公社、69万个生产大队、480万个生产队,变成了 1.7 亿多农户。农村生产主体的巨大变化,使供销合作社的服务对象更加分散。1983年底,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被撤销,建立了乡(镇)人民政府,并相应撤销了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建立了村民委员会。与农村供销合作社关系深远的统派购制度也开始出现松动,当时统派购制度已经实行了近30年之久,这一制度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弊端越来越明显。农村改革最终必须取消农产品统派购制度,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出的比较一致的结论。

云南玉溪县北城供销合作社职工,下乡收购农副产品。

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草案)》的要求,先后重新限定了统购派购的范围和数量,规定粮食、棉花、油料、木材为派购品种。至1984 年,国家统购、派购的农产品由过去最多时的 180多种减少到了38种(其中中药材24种),统派购的范围大幅缩小,这一制度开始走向末期。随着农业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流通中供销合作社一家独大、垄断经营的格局被彻底打破,代之以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和经营方式的多头竞争。

农村集市贸易放宽限制

1978 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明确提出,允许农村集市贸易作为社会主义的附属和补充。1983 年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提出,要广辟流通渠道,……对于农民完成统购统销任务后的农产品(包括粮食)和非统购派购产品,应当允许多渠道流通。1978-1984 年,集市数量从3.3万个增加到5万多个,全国集市粮食成交量从 25 亿公斤增加到83.5亿公斤,其他产品的贸易量更是大幅增加。

个体工商业开始发展

除了集市贸易的恢复,1978年个体经济政策也有了松动。1979年3月,国务院明确提出恢复和适当发展个体工商业。到1980年7月底,个体工商户总数已达到近40万户。包产到户以后,农副产品开始大幅增长,但却又面临着卖不出去的难题,无法在本地消化掉过多的农业产品,这种形势下农民长途贩运开始出现。至1983年底,农村个体工商业发展到419.5万户,538万人,已经成为农村流通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尽管当时在意识形态方面争论不休,但农村市场的商品化时代却在迅速到来。1984-1986 年的三个中央一号文件,使政策进一步放宽,鼓励农户个体和联合办企业,对雇工经营不急于限制。所有这些,目标就是放活商品和要素流通,推动农村经济向大规模商品化转化。农村政策的放宽和个体经济的兴起,使农村市场从供销合作社一家独享到多种经营主体共同竞争,供销合作社应该在农村市场中确立怎样的新定位、扮演怎样的新角色?供销合作社的改革问题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2]

[1]何东《1982年中央第一个一号文件出台经过》,摘编自《人民政协报》

[2]李攀《新中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02)》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供销合作社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