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穆阳 编辑:原小瑛 发表时间:2021年6月21日点击:69
六月,麦田成为姚峰工作的“主战场”。烈日下,他的肤色与翻滚的麦浪融为一体。
服务“三夏”生产,农机的调配至关重要。在他的努力下,小麦收割过程中农机作业的减损率为1.0%,有力确保了夏粮的颗粒归仓。
从不懂农业到农服专家,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中农装备旗下中农陕西实业总经理姚峰一走就是十年。在他的带领下,中农陕西实业被评为“全国农机流通行业优质服务杰出创新标杆单位”,成为中农装备“三标杆企业”。
临危受命攻坚克难
2012年,姚峰回到家乡陕西,加入中农陕西实业。凭借出色的项目管理能力,他一入职便接手了中农西部农博城项目。
2015年,河北中农博远农业装备公司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由于收尾施工配合和造价核算的影响,项目进展遇阻,姚峰在项目收尾及决算工作中扭转困境,按期完成工程验收交付,并核减各项建设支出约300万元。
2017年,姚峰再次临危受命,出任中农陕西实业总经理。刚到公司履职时,他面前的陕西实业正处在艰难起步阶段,“一块平地,两个大坑”是公司的真实写照。在他的管理之下,公司大胆改革,逐渐扭亏。
为了盘活资产,聚焦主业,2018年姚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进行改革,将中农陕西实业原有的108人缩减到58人。在此过程中,为了保障改革的平稳落地,他对成本核算、人员调配、制度方案制定等具体工作都亲历亲为。2018年年底,中农陕西实业实现主营业务首次盈利。
经过一系列建设、重组,如今中农陕西实业占地28亩,各类农业机械品种齐全,为农服务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这些年,随着公司规模和资金实力的提升,我们经营的产品线拉长了,但始终坚持农机销售及为农服务的主线没有变。”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姚峰说,“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继续聚焦主业,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
逐村逐户推进服务
“到中农工作前,我对农村的向往仅仅停留在那种田园牧歌式的想象,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上并不了解。如今当自己真正融入农村,参与农业生产后,才对农民的辛苦感同身受。”在农机行业深耕的这些年,姚峰切实感受到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种种不易。而对改变这些现状的渴望,正是姚峰投身农服的动力之一。
根据中农集团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部署,中农陕西实业于2019年成立了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探索以农机为核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我们成立服务中心的初衷是为农服务,通过完善的农业生产解决方案为农户增收减负。”姚峰表示,成立服务中心也是转型升级的一种积极探索。
2015年以后,国内农机行业市场出现拐点,下行趋势愈发明显。“农机市场下行是不争的事实,今后单纯依靠销售,没有增值服务的道路走不通了,服务中心的模式给我们指明了出路。”姚峰说,如今土地集中加速,种植结构逐渐改变,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村集体经济日益发展,结合传统业务探索农机社会化服务迎来时机。借助农机服务这一优势,按照“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形式,中农陕西实业服务中心能够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同时,公司还以农机服务为切入口,以“9+N”服务模式为依托,向农户提供农资菜单式供应等新服务。
王满绪是陕西富平县的种植大户,如今和陕西实业达成深度合作。原来他收割800多亩小麦需要3万多元,去年和中农陕西实业服务中心合作,麦收成本仅1.6万元。今年,王满绪将收割、秸秆回收都交给服务中心,预估成本只需8000元左右。
目前正值夏收,陕西实业第一时间派出了服务中心20余台收割机开展夏收作业,同时从各地陆续调回其它机器。截至6月8日,中农陕西实业服务中心已完成夏收作业1.2万亩。
“按照中农集团的要求,我们的目标是要将服务覆盖到所属区域的每一个农户。”姚峰说,这几年他带领团队逐村逐户推进,将优质高效的服务带进了千家万户。
正是与村民围坐畅谈的那些日日夜夜,使“中国农资”这个品牌与农户的心贴得更近了。
党建旗帜高扬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姚峰深知以党建促业务的重要性。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姚峰深刻认识到,只有做好党建工作,才能统一思想,坚守底线,让公司的发展永远走在正确的方向上。为此,他经常组织党员参与示范田、基地的各种活动,并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党支部开展联学和座谈,借机促进业务联系。
日常工作中,姚峰以身作则,始终冲锋在第一线,发挥着党员先锋带头作用。他虽是管理者,但在工作中没有一点架子。“无论对合作伙伴,农户还是我们的员工,他都很有亲和力。”中农陕西实业副总经理张涛说,“如果把工作比作打仗,他永远都是那个带头冲锋的人。”
如今,在党旗的指引下,中农陕西实业已经走上多元发展的快车道。而姚峰和他的团队,就如勇敢的旗手,将一面面为农服务的鲜红旗帜插遍沃野田间。
点击此处查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