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穆阳芬 编辑:原小瑛 发表时间:2021年6月21日点击:42
作为中农控股农业服务事业部的“新鲜血液”,赵鲁邦沉稳内敛,潜心在基层锻炼业务技能。入职3年,他先后获得中农控股“金苗奖”“青年标兵”等荣誉称号。
到基层一线去
读研期间,赵鲁邦曾在陕西洛川的科技小院实习,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完成多篇苹果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专业论文。当时,赵鲁邦调查了洛川县凤栖镇、槐柏镇等乡镇的98个苹果园,针对当地不重视秋施基肥,追肥“一炮轰”;中微量元素投入不合理;为追求产量,盲目提高施肥量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实践经历,坚定了他对专业的热爱,也明确了走出校园后努力的方向。
比起在实验室,赵鲁邦更喜欢到离农民更近的地方,将专业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在毕业时,他决定深入到为农服务一线去历练,去实现自我价值,而中农集团正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平台。
2018年,赵鲁邦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通过校招进入中农控股。起初,他被分配在办公室,后来随着业务需要以及个人的职业规划,他又从办公室转到市场技术服务和业务岗位。
“转入基层市场工作后,每天都要接触很多客户,通过不同的方式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增强与客户的黏性。这其中会遇到很多挑战,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等着我去解决。”基层工作中形形色色的挑战,激发了赵鲁邦的斗志,也锤炼了他的能力。对他而言,业务岗位的工作更契合他为农服务的初心。
从小在农村长大,再加上农学专业出身,赵鲁邦对农业和基层工作并不陌生。陕西白水县农业服务中心是赵鲁邦基层服务的第一站。苹果是当地的重要经济作物,但该中心的工作人员最初却对苹果种植技术、产品、营销等比较生疏。赵鲁邦为他们提供了针对性的指导与培训,使该中心的托管服务能力和托管面积迅速提升。
初战告捷,坚定了赵鲁邦的信心,也为他日后的工作打开了局面。
以服务促业务
“我们的工作并不仅仅是给农户提供肥料,而是要提供一套包括耕种管收各个环节的全程解决方案。就像漯河服务中心,目前托管了万亩土地,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我们不仅提供全程营养解决方案,还提供植保飞防、农业机械、农技培训等专业的综合农业服务。”谈及为农服务,赵鲁邦更看重的是通过服务解决痛点,让农户真正受益。
在市场上,除了需要用心了解当地的种植结构、用肥习惯、产品信息、价格体系等,还需要做示范观摩会、田间指导、农技培训等大量工作。此外,还要引领服务中心转型升级。虽然学的就是农业,但在为农服务的实践中,赵鲁邦还是遇到了各种各样未曾料想到的困难与挑战。
“方法总比困难多。”每当遇到不顺利的时候,赵鲁邦总让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主动想办法解决。赵鲁邦说,做农服首先要有一份不服输、不怕苦的激情与热爱。面对不同的客户,他以将心比心的方式去沟通,并竭尽所能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工作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沟通确实是一门艺术。”赵鲁邦感慨地说,“通过深入沟通,我们了解到客户的需求和痛点,然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制定解决方案,进而以服务促业务,实现双赢。”
在和农户打交道的过程中,赵鲁邦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他也发现不少农户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接受度偏低,甚至有排斥心理。“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民的‘现代化’,但帮助农民提升种植理念和种植水平这件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基层不断地宣传推广。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一点一点去引导农户科学种植。”对于赵鲁邦来说,为农服务不能急功近利,要多一点沟通,多一点理解,用坚持和耐心,用真诚和专业去打动农民。
在中农控股农业服务事业部副经理孙希园的眼里,赵鲁邦懂技术、能吃苦、常下乡,是一个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优秀人才。“现在的市场跟以前不同,我们需要通过更接地气的服务模式,向农户提供更科学高效的全程解决方案,因此非常需要像赵鲁邦这样的学农业、懂农业的人才服务基层。”孙希园说。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只有走到基层一线,才能知道农民真正需要什么。”常年行走在田间地头,赵鲁邦的脚底沾满了泥土,而他也通过一次次全心投入的田间指导、观摩示范、农技培训,将农业增产增收的希望之光带给农民。
投身农服事业
2020年以来,赵鲁邦穿梭于河南、陕西两个区域,负责两地中国农资®·服务中心的筹建工作。完成新服务中心的招商加盟、建设,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服务中心实现良好运转,这是赵鲁邦自入职以来感到最有成就感的事。
万事开头难。中国农资®·服务中心的筹建工作千头万绪,前期的招商合作模式沟通对接、合作后服务中心运营指导监管,原料及产品等业务的日常对接,农化服务、土壤化验培训、配方制定等技术的协助指导、土地托管、订单种植等新型服务形态的引导推广等工作,都需要赵鲁邦事无巨细地统筹协调。他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对不同环节的困难各个击破,最终圆满完成了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营工作。目前,赵鲁邦已经在河南区域协助建立了5家为农服务中心。在此过程中,他深刻感受到中农团队的力量。
“作为新人,团队的协助对我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因为有中农集团强有力的后盾支撑,服务中心建设运营过程中的问题能够通过系统优势得到逐一解决。”赵鲁邦深有感触地说,“以我们中农控股农服事业部为例,有许多经验丰富的前辈和技术专家,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他们都会帮我出谋划策。”
从选择了农学专业到如今投身农服事业,赵鲁邦对农业有着一股日益坚毅的热爱。作为公司的年轻力量,赵鲁邦在工作实践中逐渐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并主动承担起一个年轻党员该有的使命担当。赵鲁邦说:“基层农服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怀有一颗热爱的心,肯钻研,脚踏实地探索适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的服务模式,全心全意为种植户服务。”
“在路上”,对于赵鲁邦来说已是常态。采访结束后,他背上双肩包,和同事们匆匆踏上了从河南漯河赶往陕西渭南的列车,继续开展“三夏”农服工作。
点击此处查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