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王海涛 发表时间:2021年7月23日点击:2
我国全面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2014年4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供销合作社控股的新疆果业集团有限公司考察。他看产品展示,了解果品加工、包装、配送等情况和电子商务运营情况,称赞他们是一家现代化的商贸物流企业,勉励他们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为促进新疆果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多作贡献。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并通过各种政策、资金扶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供销合作社作为重要的城乡流通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到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产业布局中。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51号),就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流通领域改革创新等作出部署。其中提到,加快发展物流配送,支持全国农产品跨区域流通骨干网络建设。
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快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升级,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大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快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
2015年2月,交通运输部、农业部、供销合作总社、国家邮政局等4部门出台《关于协同推进农村物流健康发展加快服务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交运发〔2015〕25号),探索建立交通运输、农业、供销、邮政管理多部门共同推进农村物流发展的新机制,并提出按照县、乡、村三级网络构架和“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模式,共同推进三级农村物流节点体系建设。
2015年8月,为科学规划农产品流通网络布局,加快构建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商务部、供销合作总社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在全国农产品生产、集散和消费集中区域布局100个左右全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8个市场集群,依托市场集群形成“三纵三横”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与区域农产品流通网络相对接,形成全国网与区域网相结合、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实体网与虚拟网相结合、批发网络与零售网络相结合的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
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供销总社等10部门出台《关于加强物流短板建设促进有效投资和居民消费的若干意见》(发改经贸〔2016〕433号)。其中加强村镇末端配送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是重点任务之一。《意见》鼓励地方政府加强农村物流设施网络规划和建设,整合利用现有邮政、供销、交通等物流资源,推动县级仓储配送中心、农村物流快递公共取送点建设,加快形成网络规模效应。
“十二五”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新网工程”建设运营水平明显提升。自2006年“新网工程”启动,经过十多年持续推进四大骨干网络建设,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现代流通中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加快形成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服务新格局。截至2014年底,全系统连锁企业6637家,拥有配送中心10903个,发展连锁、配送网点98.2万个,建设基层社经营网点33.8万个。
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基本建成,仓储物流设施基本覆盖全国粮食主产区,化肥销售量占社会用肥量70%,承担了70%的国家淡储任务。 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初步形成,基本构建起县有配送中心、乡有综合超市、村有便利店的连锁经营体系,在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中的占比达到10%以上。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不断完善,社区和村镇回收网点明显增多,回收量占全社会近50%。 农副产品现代购销网络加快发展,在产地和销区改造新建了一批辐射能力强的农产品市场,2014年全系统农产品购进额7897亿元,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达到494个。 |
大型流通龙头企业崛起。“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一批像新疆果业集团这样的大型流通龙头企业集团崛起,在推动城乡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和产业布局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新疆果业集团为例,“十二五”期间,新疆果业集团公司先后实施了南北疆100万吨果蔬加工项目、农产品连锁销售网络建设、新疆特色林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项目,分别在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等地建立了集特色林果种植、加工、仓储保鲜、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物流基地,发展订单农业40万亩,形成了新疆特色林果产品稳定的产销链条,实现了新疆林果产品由产地分散销售向大规模区域集中销售的转变。2014年时,新疆果业集团经营以瓜果为主的1000多个新疆名优特新农产品,年销售额近15亿元。2015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全资和控股企业集团达到11家。
新疆果业集团投资建设的红枣加工厂。
农产品购销能力明显增强。2014年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后,试点地区优化社有资本布局,突出为农服务主业,重点在集散地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现代物流中心,在产地建设农产品收集市场和仓储设施,在城市社区建设生鲜超市等零售终端,积极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农产品博览会等多种产销对接渠道。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全系统农副产品购销能力。截至2016年底,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有农副产品经营企业3720个,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联结产地到消费终端的农产品市场网络。2016年,全系统鲜食类主要农副产品购进额11995.4亿元,销售额13344.1亿元;农副产品市场交易额6949.7亿元,同比增长9.5%。
新型业态不断创新发展。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全系统加快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流通网络融合创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发展,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带动供销合作社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1026个县级供销合作社被纳入当地电子商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总社打造“供销e家”全国性电商平台,系统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4974个,其中自建电商平台的企业1111个,2016年电子商务和在线商品交易额快速增长,达到6030.6亿元。
(参考资料:新华网、《中华合作时报》)